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党团工作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文科资深教授
教授
副教授
紫江学者
讲师/晨晖学者
兼职教师
荣休教师
行政人员
招生招聘
加入我们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合作交流
师生风采
学生风采
教师风采
校友之家
研究平台
研究动态
研究中心
学院主页
English
学术研究
你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2019-10-26
“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与实践”主题讲座在我院成功举行
2019年10月26日晚,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兴培教授应邀在我院法学楼报告厅104室做了一场关于“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与实践”的主题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带头人、钱叶六教授主持,宁波大学法学院张亚平教授、靖霖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建保律师、我院张伟、孙立红、郑超等老师及广大同学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杨兴培教授引经据典,从文明的三个层次(观念—制度—技术)出发,提出在我国刑事犯罪依然在高位运行的状态下,首先应当从观念上破除先刑思维的刑文化传承,所谓先刑观念是指在刑民交叉类疑难案件的处理过程中突出刑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刑法规范作为处理类似案件为主要依据甚至唯一依据,形成和坚持以刑事思维为先、以刑法规范为先...
2019-10-21
陈卫东 | 华东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2019年第23场:刑诉法修改后的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月21日晚18点30分,华东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第23场“刑诉法修改后的理论与实践”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法学院104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主讲,我院佀化强教授担任主持人,我院于浩老师、凌维慈老师、樊传明老师、王军老师以及许多学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讨论的是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修改产生的问题。期间,陈卫东教授幽默风趣地阐述问题、对艰深问题侃侃而谈、妙趣横生,师生掌声不断。 首先陈卫东教授阐明了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性。十五大以来,国家进行司法改革,70%以上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刑事诉讼法与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甚至生命息息相关,与人权保障紧密相连。刑事诉讼法对国家、公民都有重要的意义。&nb...
2019-10-21
《中外法学》 王军
文章:私主体何时承担公法义务——美国法上的“关系标准”及启示期刊:《中外法学》2019年第5期作者:王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晨晖学者、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如今,私主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行政任务的过程中,对行政权及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造成冲击。私主体是否以及何时承担公法义务,涉及到法律上将私主体认定为行政机关的问题。美国法上的“关系标准”于判例中生成,并将实质监管关系作为认定行政机关的核心要素。“关系标准”一方面对于控制权力、统一法律适用和相关概念的厘清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违逆立法初衷、危及信息公开价值等指责与挑战。我国公私合作中的责任机制建设、行政主体理论的范式革新等均可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关键词:合作治理 行政机关 关系标准 公法责任相关链接:ht...
2019-10-19
《思想理论教育》 张惠虹
文章:生态文明教育的反思与优化——从垃圾分类说起期刊:思想理论教育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2019年10期作者:张惠虹,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2019年上海率先进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到位密不可分。从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我们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深刻地反思当前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不足。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要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视为多层次的全民教育、全过程的终身教育、综合性的全科教育、实践性的体验教育,要以法治护航规范发展,以激励促进人们的行为养成,以协同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垃圾分类; 可持续发展;相关链接:https://kns.cnki.net
2019-10-17
卞建林 | 刑事诉讼法四十年:发展、反思与展望
2019年10月17日晚六点,师大法学系列讲座之“刑事诉讼法四十年:发展、反思与展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法学院104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卞建林主讲,我院院长张志铭担任主持人,我校法学院教师及本院学生参与了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张志铭院长对主讲人进行了介绍,并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欢迎卞建林教授的到来。卞建林教授首先对张志铭院长的邀请表示感谢,并祝福华东师大迎来了68岁的生日。 讲座的第一部分,卞建林教授梳理了刑事诉讼法四十年的改革历程——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刑事诉讼步入了法治的轨道,虽然在内容上仍有一定局限,但其强调&...
2019-10-16
何勤华 | 华东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2019年第24场:东西方法律文明的交融
2019年10月16日晚,适逢华师六十八载华诞,法学院邀请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何勤华教授作客我院,带来“东西方法律文明的交融”讲座。法学院104教室座无虚席,院领导、学院老师和众多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何勤华教授甫一就坐,场中便掌声雷动。张志铭院长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了何勤华教授的治学经历和学术成就,引得同学们阵阵赞叹。 何勤华教授自文明的内涵开讲。他认为,文明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生存方式及其成果,其标志是私有制、阶级和社会分工出现,城市、国家和法律形成,文字和精神文明产生。而法律文明就是人类文明中与法律相关元素的总和,包括历史上的法理学思想和遗存法律文物等。英、法、意等国虽有此概念,但应用不...
2019-10-16
周大伟 | 法治中国的若干发展趋势
2019年10月16日下午15:00,华东师范大学知名学者讲座系列“法治中国的若干发展趋势”讲座在闵行校区法学院104报告厅举行。 本次讲座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周大伟先生主讲,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佀化强教授主持。我院党委书记张惠虹、姜峰、于浩、王军、李帅、王美舒等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佀化强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周大伟教授的学术经历,对周大伟老师能来华师大进行学术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讲座正式开始,周大伟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由高考填写志愿时对法学专业的空白了解,引出法制建设在七八十...
2019-10-15
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办“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第四期)”专题培训在校举行
10月9日-15日,受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华东师大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第四期)”专题培训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百名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在校接受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 教育部政法司巡视员王家勤、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轩福贞、华东师大副校长周傲英、上海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王磊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主持人:上海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王磊 周傲英副校长代表华东师大致辞。他说,青少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青少年守法是全民守法的重要内容。助力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华东师大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
2019-10-13
民事诉讼实务前沿沙龙第二期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程序法问题”研讨会综述
2019-10-13
民事诉讼实务前沿沙龙第二期“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程序法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年10月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主办的民事诉讼实务前沿沙龙第二期——“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程序法问题”研讨会在法学院楼104报告厅举行。“民事诉讼实务前沿沙龙”是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活动系列,致力于沟通民事诉讼、司法制度、疑难案件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促进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的良好合作,为创造公正、清明、规范的司法环境提供助力。 本次实务沙龙的议题是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程序法问题。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泽勇教授向各位与会嘉宾介绍了启动民事诉讼实务前沿沙龙的初衷,并对本次议题的背景作了介绍。吴泽勇认为,目前民事诉讼理论学者与实务专家所关注的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
2019-10-10
刘平 | 转型社会与依法治国
2019年10月10日上午9点,师大法学系列讲座之“转型社会与依法治国”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市司法局巡视员、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平主讲,我院副教授凌维慈老师担任主持人,全国各地多位中小学教师及本院部分学生参与了讲座。 刘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法治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到1978年12月,属于革命法制阶段,中国的法律经历了从建国初期“有形无实”到文革时期的“无法无天”,思想上从法律蒙昧走向法律虚无;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2010年,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阶段,中国经历了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的变化,思想上从法律工具主义转变为法律浪漫主...
2019-10-10
刘平 | 转型社会与依法治国
主讲人刘平 | 上海市司法局巡视员、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持人凌维慈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时 间2019年10月10日9:00地 点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2019-10-09
刘哲昕 | 培育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2019年10月9日下午13:30分,师大法学系列讲座之“培育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讲座由浦东干部学院刘哲昕教授主讲,我院任海涛老师主持,华师和华政的诸多老师以及本院部分学生参与了讲座。 刘哲昕教授以五个问题贯连起了讲座的主要内容: 1. 法治的本质是什么 刘教授以遵守或违反交通规则所应承受的法律结果为讨论切入点,引入“法律的核心精神不是对强制力对恐惧而是对契约的自觉遵守”的观点,且认为法律应当是低成本的一种社会管理手段,进而得出“法治的本质是国家强制力保障下的一种社会契约...
2019-10-09
刘哲昕 | 培育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主讲人刘哲昕 | 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主持人张惠虹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时 间2019年10月9日13:30地 点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65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4
/
47
跳转到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44588 传真:021-54344588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复旦大学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