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
第七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8年入选首批“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上海市刑法学会理事。
(二)教育及研修经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硕士、博士。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从事两年公派博士后研究。
(三)研究领域
刑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教义学,比较刑法学,刑法基础理论。
(四)研究成果
1.主要论文
(1)“论选择性要素的认识错误”,《法学研究》2022年第5期。
(2)“构成要件错误的本质:故意行为危险的偏离”,《法学研究》2018年第3期。
(3)“构成要件符合性与客观处罚条件的判断”,《法学研究》2012年第6期。
(4)“实行犯的对象错误与教唆犯的归责问题”,《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
(5)“未遂的认定与故意行为危险”,《中外法学》2018年第4期。
(6)“打击错误与故意归责的实现”,《中外法学》2015年第4期。
(7)“德国附属刑法的立法述评与启示”,《比较法研究》2022年第4期。
(8)“欺诈发行证券罪的教义学分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年第4期。
(9)“民事代理在刑法适用中的意义”,《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10)“违法性认识的属性之争:前提、逻辑与法律依据”,《法律科学》2020年第6期。
(11)“侵占罪的保护法益是返还请求权”,《法学》2020年第7期。
(12)“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错误类型分析”,《法商研究》2019年第1期。
(13)“结果的推迟发生与既遂结论的质疑”,《法学家》2016年第1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4)“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实质区分——在隔离犯中展开”,《法学评论》2016年第4期。
(15)“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实质区分——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法律科学》2016年第6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狭义的因果错误与故意归责的实现”,《法学》2016年第3期。
(17)“中国大陆性刑法立法综览与问题评析”,台湾《月旦刑事法评论》,2016年第3期。
(18)“论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东方法学》2017年第2期。
(19)“简述德国刑法判例对理论发展的影响——以违法性认识错误为例”,《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7年第6期。
(20)“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受胁迫行为的体系性分析”,《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2期。
(21)“破坏生产经营罪问题辨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3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主要著作
(1)独著:《错误论的新视角》,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
(2)独著:《侵犯知识产权罪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3)独著:《刑法攻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
(4)独著:《柏浪涛讲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合著:《刑法教学法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周光权主编、柏浪涛副主编:《如何解答刑法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7)参著,陈兴良主编:《刑法总论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8)参著,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9)参著,陈兴良主编:《案例刑法研究(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10)参著,周光权主编:《刑法历次修正案权威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五)研究课题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构成要件错误新论:研究维度反思与基础理论研究”。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共危险防控背景下的监督过失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