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法学院党委举办 “红色印记,薪火传承”主题微党课,邀请到法学院岑峨老师、田雷老师、沈琦尧同学和张可心同学,从“红色家风”、“红色军旅”、“宪法史”、“学院志”等角度为全院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党史学习教育故事汇,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首先,田雷老师以“党史视野里的‘八二宪法’起草”为主题,带我们回顾了八二宪法的起草历史。作为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已经运转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这开创了中国法治的恒纪元。八二宪法处理好了繁与简的关系,也处理好了立法与变法之间的关系,许崇德同志描述当时斟酌的场景“宪章临十稿,尚欲益求精”。田雷老师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历史的转折点,从党史视角展现了先贤的良苦用心,淋漓尽致地阐释了“八二宪法”的时代伟力。
随后,岑峨老师为师生党员分享了其祖父岑同烈士的故事。1927年,岑同年轻时到杭州读书,之后前往上海加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此期间学习了新文化与新思想,并在革命形势最严峻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岑同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遭国民党当局逮捕时,坚贞不屈,以绝食与敌人斗争,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1945年春,在策反伪中警队所属3个连队起义过程中,引起伪中警队怀疑被残忍枪杀,年仅44岁。岑峨老师回忆起祖父波澜壮阔的一生,颇有感悟:其一,学习至关重要,岑同同志加入共产党与其学习新文化新思想密不可分;其二,支撑岑同同志从上海两次返回家乡参加革命,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其三,勇者不惧,岑同同志在最后的时刻仍然努力与伪军周旋,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岑峨老师最后表示,祖父只是革命年代一名普通中国共产党员,他们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退伍大学生代表沈琦尧同学分享了他的军旅生涯。他所在的126师有着光辉的历史,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自卫反击战、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08年广东区域抗冰救灾、16年洞庭湖区域抗洪抢险,有着“南粤雄狮”的美称。
他在部队参与了2016年的洞庭湖区域抗洪抢险,感受到军民鱼水情,军人努力营救民众,民众报以感恩之情;他感受到责任重于泰山,部队在抢险救灾之中,连续奋战46小时;他感受到党员的敢为人先,冲在一线的出力最多的,总是党员。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入党!身为党员,身后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我们不冲在前谁冲在前?我们不付出谁付出?我们不担当还有谁能担当?
最后,学生党员张可心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史和老教授的故事,吕虹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2005选择去西藏民族学院支教,走进偏远贫困地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吕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践行了这句话,直至退休始终奋战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1968年的初秋,钱品石老师中学毕业之后辞别了家乡、父母和师友,主动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林海雪原中度过了近十年的“知青生活”,恢复高考后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亦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吕老师和钱老师两位老党员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书写了动人故事,感动着在座的每位师生。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法学院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党的意志、中国国情、时代特点的新要求、新期待,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通过挖掘“身边人”、“身边事”的形式让师生参与到党史宣讲微党课中,引导师生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和认识,以昂扬姿态迎接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