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你的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 | 中国现代法治的发展脉络与现状思考

发布者:法学院发布时间:2019-03-15 浏览次数:1


      2019年3月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中国现代法治的发展脉络与现状思考”在闵行校区法学院楼408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法学院承办,上海市司法局巡视员、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所长、我校兼职教授刘平主讲,法学院张志铭院长主持,法学院多名老师参与与谈。
 



      讲座开始后,刘平教授先是提纲挈领地提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日,中国四十多年的法治发展进程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接着对讲座的四部分内容做了简要概述。

      第一部分,刘平教授结合史实对中国法治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他提出,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革命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治进步的“六个台阶”。

      第二部分,刘平教授重点介绍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阶段性成就和主要方式。首先,政府出台的重要法律规范推动依法行政走上新的台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重要纲领性文件确定了阶段性依法行政或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最后,重要的法治事件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革完善和法治理念的确立。其中,刘平教授结合数据资料和《立法法》的修订过程对“政府是否应当享有立法权”、“规章是否仅具有‘参照’的效力”等争议性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在论述过程中旁征博引,对“延安警察收缴黄碟案”、“孙志刚收容致死案”、“山东聊城于欢案”等一系列社会热点案件从政府角度进行了深度解析。


      第三部分,刘平教授对中国法治的现状进行了理性评估。他指出,一方面,中国的法治发展进步神速,尤其在大数据法律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但另一方面,中国的法治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引进来”的过程,而制度引进的“红利期“已过,进入到了制度水土不服的”瓶颈期“、法律制度本土化的”攻坚期“。刘教授还特别强调,从制度层面上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在法律文化建设层面仍然任重道远。中国现在仍处于从”人治“向”法治“的转轨过程中,面临着社会和法治转型的双重使命,对法治的理念、体系和实践以及法治国家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升级要求。


      第四部分,刘平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提出了转型社会背景下法治建设面临的十大挑战。其中既包括法制本土化转型、变“恶法”为“良法”等制度层面的,又包括平衡各种利益群体博弈、正确处理法治与改革、平衡市场与政府调节等实践层面的。在整个讲述过程中不仅内容涵摄面广、详略得当,而且穿插了诸如“静安区火灾”、“外滩踩踏事件”等大量新闻热点事件,给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讲座最后,刘平教授就“区域行政法”和“制度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44588 传真:021-5434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