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党团工作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文科资深教授
教授
副教授
紫江学者
讲师/晨晖学者
兼职教师
荣休教师
行政人员
招生招聘
加入我们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合作交流
师生风采
学生风采
教师风采
校友之家
研究平台
研究动态
研究中心
学院主页
English
学术研究
你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2017-12-27
法律东方主义与中外知识产权争议
12月2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师大法学》编辑部承办的“师大法学论坛系列”讲座《法律东方主义》在法商北楼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田雷教授主持,主讲人是西澳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西澳大学中国商法创始人邵科教授。讲座前,邵科教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合规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院党委书记张惠虹书记向邵教授颁发了聘书。 邵教授简单介绍了《法律东方主义》,邵科教授首先解释了东方主义,东方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名词,是一种歪曲了东方优秀传统的主义。东方主义一定程度上是西方中心论造成的,但是,对东方主义的偏见仅仅是由于西方的偏见造成的吗?围绕发展议题和知识产权的冲突,邵科教授展开讨论,他通过举例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何为知识产权、何...
2017-12-25
谨防刑法过分工具主义化
12月25日下午2时,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师大法学》编辑部承办的“师大法学论坛系列”讲座《谨防刑法过分工具主义化》在法商北楼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望原教授。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钱叶六教授主持,我院师生前来聆听了讲座,来自英国萨里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波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骆群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张开骏博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许佳博士等也参与了此次讲座活动。 首先,谢教授在简要阐释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非工具主义的基本要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刑法的工具主义角色的不可或缺立场,但同时描述了当今刑法领域过分工具主义化的倾向,认为如果刑法过分工具主义化不加以...
2017-12-21
师大法学沙龙系列——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意涵
2017年12月21日14:00,师大法学沙龙——“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意涵”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40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师大法学》编辑部承办,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主讲,我院紫江青年学者于浩主持,田雷教授、晨晖学者王军、法律社会学博士生刘睿参加评议。 讲座开始前,于浩老师对魏磊杰副教授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 第一部分,魏磊杰教授介绍了法律东方主义的思想基础。他首先指出了法律东方主义的基本观点,即西方法律东方主义的观念之下确立的二元对立观点,西方有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没有法。而后指出法治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及东西方因为法制供给关系而产生的文明不平等...
2017-12-20
华东政法大学王海军老师带你走进俄罗斯检察制度
2017年12月20日下午两点,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邀请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海军老师做“俄罗斯的‘沙皇之眼’与检查监督”专题讲座。讲座由法学院紫江青年学者于浩老师主持,与会的还有张伟老师、黄翔老师、孟凡壮老师、李帅老师、王军老师、王美舒老师以及法学院学生。 讲座中,王海军老师围绕俄罗斯的检察监督制度开讲。以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为时间线,以检察制度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检察制度及检察监督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讲座期间,王老师形象地将俄罗斯检察机关及其法律监督权比作“沙皇之眼”,同时提出:在现代俄罗斯,检察权与司法权分离、检察机关为“护法机关”、检察监督制度在法治中有重大作用等观点。在...
2017-12-13
华东政法大学杨知文副研究员在我院做专题讲座
2017年12月13日下午14点整在法商北楼409,法学院邀请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知文老师来院讲学。杨老师以“基于后果的司法裁判方法及其运用”为题,给大家带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讲座由法学院紫江青年学者于浩老师主持,法学院师生参加了这场讲座。 讲座中,杨知文老师首先从后果评价的基本含义与问题出发,指出后果评价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阐释后果评价的运作原理和逻辑机制;再次,逐步论证了后果评价的常规定位、后果的识别和后果评价所依据的实质理由;最后,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分析了后果评价的司法裁判在我国的社会效果和对中国司法的影响。在讲座的过程中,杨老师深入浅出,逻辑严密,不仅介绍了后果评价的司法裁判的含义和运用...
2017-12-13
喜讯 | 《师大法学》创刊号(2017年第1辑)正式出版啦!
2017-12-08
《法商研究》 张颖慧
期刊:《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作者:张颖慧,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内容提要:远程工作是伴随第二次现代化的社会变革而发展出的区别于传统的、特定的劳动关系而存在的一种新型劳动力供给方式。随着我国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借助互联网资源与通信工具进行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多,这种新型工作形态的出现加剧了劳动法法律适用与法律解释的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增大了法官对案件裁判的难度。我国现行劳动法在调整远程工作形态下新型劳动关系时存在性质界定不清、劳动标准无法直接适用等不足。远程工作是否适用劳动法予以调整,应回归于劳动基准法中对劳动关系的判定标准即从属性判定标准。对具有劳动关系性质的远程工作者,应在现有劳动法框架内,运用下位法进行调整,赋予远程工作劳动者自由选择工作地点的权利,并在劳动合同确认的工作时间总额...
2017-12-07
“尚义法律研读会(五):读《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简报
12月7日晚18:30,法学院晨晖学者李帅带领研究生同学们在法商楼411教室举办了第五期尚义法律研读会,本次阅读的经典书目为霍尔姆斯与桑斯坦所著的《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 本次读书会由李帅老师担任主持人和点评人,形式上采用了“领读人领读”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本院硕士生刘琦慧和张靓霖同学担任此次读书会的领读人。 在领读环节中,刘琦慧同学首先带领同学将本书的知识框架和逻辑体系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要从“权利交换合作”角度对政府功能进行思考;张靓霖同学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本书的观点,并提出了权利成本与社会契约模型之间的联系。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同学们...
2017-11-29
我院邀请著名学者程金华教授开展讲座
2017年11月29日,校庆学术报告会压轴讲座“法学研究方法的自觉与乱象---以博士论文为例的实证研究”在我院法商北楼一楼报告厅举行。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程金华老师主讲,田雷老师主持。吴泽勇老师、钱叶六老师、于浩老师、李帅老师作为评议人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程金华教授就以幽默的口吻迎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接着,他讲述了当前中国法学存在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写作不讲规范、研究没有章法、理论没有创新。分析了我国各个阶段法学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法学研究方法的启蒙与践行。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程金华教授详细讲解了采用方法存在的乱象和乱象根源,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建议。 随后,在座的老师结合...
2017-11-24
“尚义法律研读会(四):读《为权利而斗争》”简报
11月24日下午15:00,法学院晨晖学者李帅带领法学本科生同学们在共享空间302教室举办了第四期尚义法律研读会,本次阅读的经典为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 本次读书会由李帅老师担任主持人,由大二的张弘同学和刘亦艾同学担任领读人,形成“主持人点评同学观点”——“领读人发言表达观点”——“同学们讨论交流”——“主持人梳理总结”的严密完整的体系,层层深入,使同学们对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李帅老师开场。从形式上,指出了同学们在写作格式上的问题;从内容上,点评各位参加者的读书心得与观点,带领同学们简要回忆本书内涵,同时拓展了同学们的思路。 ...
2017-11-22
凌虹:职场上,我们终将是一颗螺丝钉吗 ——法学院生涯导航计划
2017年11月22日,在法商北楼425,法学院生涯导航系列讲座邀请上海德营投资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德勋企业管理服务事务所投资人凌虹为学生们带来题为《职场上,我们终将是一颗螺丝钉吗》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岑峨主持。 主讲人凌虹系上海德营投资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德勋企业管理服务事务所投资人,担任多家律师事务所顾问,致力于将法律裁判规则、财务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细节的拓展,致力于将企业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绩效领域的研究。该次讲座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加理智地审视法律职业,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进行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讲座中,凌虹从与华为企业从业者先后十年的两次交谈,生动细致地展开了讲座,并逐渐深入,细致科...
2017-11-21
《法学研究》凌维慈
期刊:法学研究 2017年第6期作者:凌维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内容提要:在给付行政领域,当行政机关委托第三方私人承担给付行政任务时,需解决私人主体与受益人之间是私法关系抑或公法关系的难题。保障房租赁与买卖作为私人承担给付行政的一种方式,为此难题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保障房的租赁与买卖作为民事合同,可以一定程度实现公法上的给付目的,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我国公有租赁住房的产权功能和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属性是导致其局限性的重要原因。针对在我国特定情形下的保障房租赁和买卖关系,立法与司法应建构双阶法律关系,将其分为行政行为和合同两个阶段,以有效消除不正当使用保障房的行为,并保障受益人和其他潜在受益人合同缔结的权利。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
2017-11-21
《学术交流》 李帅
期刊: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2017年09期作者:李帅,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晨晖学者摘要:目前我国司改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法官不愿意进入员额制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法官待遇的提升无法冲抵办案压力的增加、法官需要承担许多非审判工作的摊派以及法官职业的高风险化等原因造成的。不愿入额现象会使法院审判人才流失,造成法院的人才储备失衡,进而影响法院提供司法服务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司法预算的投入,切实提高法官待遇,禁止向法院进行非审判工作的摊派,建立合理的法官责任豁免制度和"谁决定谁负责"的法官责任制,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保障法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司法改革; 员额制; 司法预算; 法官责任豁免;相关链接:http://kns.cnki.net/
2017-11-21
《法理学、法史学》 于浩
期刊:法理学、法史学 Jurisprudence and History of Law 2017年10期作者:于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紫江学者摘要:基于社会连带因素,狄骥指出客观法是完全基于社会事实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在客观法的视野中,只有实然而无应然,法律注定只能是实在而客观的;相应地,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也从主观权利置换成客观事实(社会连带),从而获致更为坚固的实证性。与此同时,法律被认为并非抽象的国家所制定,也不是从法律体系内部获得自我证成,而是实实在在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法律的强制力源自于社会感和正义感所具有的社会压力。总体上说,将法律的正当性基础建立在客观的社会连带之上构成了客观法的核心主张。 关键词:客观法; 狄骥; 社会连带; 法律体系;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65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9
/
47
跳转到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44588 传真:021-54344588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复旦大学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微信公众号